首页

午夜小妈

时间:2025-05-29 22:43:20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20522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冈仁波齐山脚下,这座村庄如何吃上“旅游饭”?

中华本草》(1989年)中证言: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国,并出口。《大定府志》记载:贵天麻不仅作为地产名贵药材运销省外,更从清代光绪年间起便出口海外。

(经济观察)中国加速释放公共数据资源潜能

联播+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把脉定向,他强调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此后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等重大场合中,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32.26亿元签约额 黑龙江佳木斯大豆产业发展正夯

加强评估反馈,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成果,建立有效反馈机制,鼓励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教育和改进过程,共同支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改革进行时)这件貌似不起眼的小事因何写入三中全会《决定》?

在核心引擎和科学类软件方面,中国仍处于全面落后状态。目前中国大多数软件都基于美国的数据开源,这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软件体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加大了软件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比如,在CAD、ERP、FP、SCM、PLC等工业软件领域,国产化率已较高,国产ERP软件更是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同时,一大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涌现,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人民币)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逾40家。

香港特首今年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

“在中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水、气、土等环境监测体系已经较为成熟,而生物多样性监测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存在监测方法不统一,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监测技术手段落后,监测指标缺乏客观性、实用性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鹏受访时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